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,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。设立这一制度旨在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,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,在今年的安全教育日即将到来之际,有必要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,当前,我国安全教育主要是政府主导、学校实施、社会组织配合的格局,整体上看,我国青少年安全教育卓有成效,但仍存在重视不足和课程体系、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。
什么是正确的生命观、安全观?如何开展这方面的教育?这既是安全教育的核心问题,也是难点问题。作为一项长期工程,安全教育不能雨过地皮湿,必须要抓常、抓早、抓细。即完善常态化制度建设,细化组织形式,完善督导及追责机制要抓住儿童阶段这个安全意识养成的重要时期,让孩子早日学习应急避险知识,培养尊重生命的意识内容建设和安全教育管理要细,重视专业意见,建设细致、专业的安全教育体系,时刻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、督导执行等具体问题,发现问题及早介入。
中小学安全教育月是三月。为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安全教育,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发生率,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,促进其健康成长,1996年,国家教委、劳动部、公安部、交通部、铁道部、国家体委、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-0为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生Safety教育的工作,大幅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,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,促进其健康成长,特制定本制度。
校园安全涉及青少年生活学习中的20多种安全隐患:食物中毒、运动伤害、网络交友安全、交通事故、火灾隐患、溺水、化学危害、性侵害、艾滋病等。各地教育各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与有关部门、家庭、社区密切配合,开拓进取,形成多部门协作、齐抓共管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,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生活、快乐学习、安全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。
3月26日is中小学生Safe教育日。中小学生 Safe 教育月是三月。从1996年开始,我国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“安全教育日”。为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生Safety教育的工作,大幅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,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,促进其健康成长,特制定本制度。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。
目前中小学生事故时有发生。有关专家指出,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,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,80%以上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,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,应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并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。据调查,涉及在校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隐患有20多种,包括食物中毒、运动损伤、网恋、交通事故、火灾、溺水等,,这些都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