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三年级中国名人的故事600字爱迪生的故事一个雪夜,一个抗震救灾小英雄的故事《一个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故事》王范,男,12岁,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。三年级的英雄和熊讲了什么故事?初三英雄与熊讲述两个孩子都有梦想,以后一个孩子想当英雄,一个想当熊,时间的变化之后,想当英雄的孩子真的成了英雄,想当熊的孩子真的成了熊。
一个关于抗日作文的故事400字抗日小英雄少年团团长海娃的故事,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。12岁的龙门村儿童联盟负责人海娃每天一边放羊一边放哨,监视前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。一天,炮塔里的鬼子进山抢食,只留下“猫眼司令”和几个鬼子兵。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塔的路线图,并写了一封信交给八路军的张连长。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。
没想到,海娃在山沟里遇到了魔鬼。他灵机一动,把鸡毛信绑在了“老人羊”的尾巴上,用来糊弄魔鬼队长。海娃一路上吃了不少苦。半夜,海娃设法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魔鬼腿上溜了出来。他冲到羊圈,小心翼翼地取下鸡毛信,一口气跑了好几里路。伪军还在后面追,海娃被他们追了回来。他把魔鬼带到了一条山路上。魔鬼的骡子和马爬不上陡峭的山坡。海娃趁机拼命爬山。他爬得越远,魔鬼就开枪打海娃的手。
马健,男,14岁,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学生。地震发生后,马健所在的班级有6名学生未能撤离教室。在下午的救援中,马健和同学们发现了被埋在废墟中的向晓莲,他们一起抢救了几次,但都失败了。晚上,他冒着大雨,悄悄回到学校,蜷起身子钻进废墟,用双手刨出并抬出砖块,又进又出,一遍又一遍地爬。
大约过了四五个小时,双手沾满鲜血的马健终于把向晓莲从废墟中挖了出来。然后他开始寻找其他幸存者。借着打火机微弱的光,他看到两个学生被水泥板压住,但没有大型工具无法救出。他立即赶到尚未倒塌的学生食堂,为他们送水,帮助两名学生,马晓峰·马晓峰,女,17岁,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董琦中学高二学生。马晓峰在地震后从昏迷中醒来,用唯一能活动的左手迅速检查身体,发现后脑勺出血时立即用书垫住头部。
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故事”王范,男,12岁,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。地震发生时,班长王凡和老师安排学生有序快速撤离教学楼。教学楼倒塌时,王凡正好从四楼跑到二楼,说不清楼道出口的位置。他看到过道栏杆不远处有一棵大树,马上跳起来,抱着大树滑到地上。当他在塌陷处发现有人呼救时,他冲进刺鼻的灰尘和雾气中,用手挖、刨,清除灰尘和瓦砾。在迅速赶到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,两名受伤的学生得救了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,正在上生物课的沈龙和王嘉明帮助老师迅速组织学生撤离。后来他们组织同学实施救援,用手挖,用木棍敲,很快从废墟中救出了4名同学。为了帮助倒塌教学楼里的师生,他们组织同学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打通了两条路,一条供担架使用,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。在王嘉明和沈龙等学生的努力下,20多名师生获救。他们还冒着余震给被困的同学送水,帮助受伤的老师到安全的地方。
我是中外童话中的英雄。我可以写一篇400字的作文说我是盘古或者女娲,然后发挥想象力写一篇作文。写一篇关于童话的作文,400字童话从前,有一个普通的女人。她的头发又黑又亮,长长的,一直垂在腰间。她的眉毛弯得像月亮,眼睛像圆圆的葡萄,鼻子很小,嘴巴像樱桃,喜欢穿漂亮的裙子。她非常漂亮!一个美丽的女人,她的名字叫嫦娥。
因为嫦娥漂亮,人们很喜欢她。孩子们在嫦娥之后叫她嫦娥姐姐。一天,一个男人来到了村子里。她看上去病得很重,走路也很吃力。他走到嫦娥家门口,晕倒了。其实那个人没病,只是听别人说嫦娥很善良,很有爱心。仙女想考验嫦娥,看她是否善良,是否有爱心。如果她善良,有爱心,就让嫦娥做仙女吧。
爱迪生的故事一个下雪的晚上,爱迪生的母亲突然生病了,他的父亲急忙去请医生。医生说:“你妈妈急性阑尾炎,需要做手术。”。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,油灯的光线很暗,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。爱迪生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。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都拿出来,在背后放了一面镜子,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。医生说:“孩子,你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母亲。
《勤学好问的故事:刘启埋头读书》。梁朝彭城人刘启“孤苦伶仃,贫穷潦倒,却难制灯烛,常买来烧成灯”,刻苦读书。苏霆吹火读书。”许多父亲,经常和仆人混在一起,而且好学。每次想学习的时候,总是没有灯和蜡烛。我在马厩里品尝,在火边阅读。太苦了。”常林带着犁和锄头。汉末常林曰:“我好学,带犁锄。他的妻子经常自己付钱。林虽在外地,但互相尊重。”史弥把书挂在角落里。隋代的史弥十几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杨迪的宫廷里当侍卫。
一场突袭巴蜀的7.8级地震,震动了大半个中国,感动了整个中国。这几天,我们都被那些不顾一切救灾的干部群众的兵感动了。我们都为来自四面八方的热心捐助感到欣慰,我们都为灾区人民在深度困难中积极自救、互帮互助感到震撼。在强震中,灾区人民虽然有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和泪水,但他们有与无情的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毅力和真情,有与苦难同胞共度难关的毅力和真情。
所谓震灾无情。在5·12汶川大地震中,灾区人民表现出自己的行动,让我们深受感动,充满敬意,热泪盈眶。500多次余震迫使400多万成都市民走上街头,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关怀的特殊夜晚。街上非常安静,没有人出声,更不用说制造噪音了。那天深夜,来到武侯区林吟街献血屋的人排队站满了整条街。“我们不能等,我们不能依赖它。首先要自救。道路畅通了,党和政府的各种救灾物资就能来了。
为救同学手臂被打断的白乐笑。白乐笑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。地震发生时,她的胳膊被教室门卡住了。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,她忍住疼痛,把胳膊拉了下来。这位同学得救了,但她失去了一只胳膊。这个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小女孩被称为“小英雄”。向娃娃郎郑致敬。汶川地震十多个小时后,一个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被从废墟中救出。正当武警官兵准备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,他艰难地抬起还能活动的右手,向一个少先队队员行了一个虚弱而标准的军礼。
初三《英雄与熊》讲述两个孩子都有梦想。以后一个孩子想当英雄,一个想当熊。时间的变化之后,想当英雄的孩子真的成了英雄,想当熊的孩子真的成了熊。从字面上讲,一个是我们可敬的人物,一个是懦弱到灵魂深处的懦夫。这个故事表达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,任何时候你都不能以成败论英雄。
编者按:为充分体现灾区儿童大无畏、勇于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,用他们的感人故事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、健康成长,中央文明办、教育部、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“抗震救灾英雄少年”评选表彰活动。全国人民踊跃提名,四川、甘肃、陕西、重庆组委会精心推荐。主办方确定了50名“抗震救灾英雄少年”候选人。
投票时间为即日起至2008年6月21日24: 00。四川省(41人)01马健马健,男,14岁,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学生,地震发生后,马健所在的班级有6名学生未能撤离教室。在下午的救援中,马健和同学们发现了被埋在废墟中的向晓莲,他们一起抢救了几次,但都失败了。